查看原文
其他

西藏考古新发现 这处遗址中一朵莲花美了上千年!

刘莉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2月27日,记者自国家文物局获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2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包括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在该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一枚绿釉红陶带筒瓦莲花瓦当十分惊艳。


图为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出土的绿釉红陶带筒瓦莲花瓦当(左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与河北正定开元寺附近出土的唐代莲花纹瓦当(图右图片来源:燕赵都市报)纹样对比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五组的温江多遗址,是吐蕃时期重要的政治和佛教中心之一,与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噶迥寺等共同构成了拉萨河流域吐蕃都城文化遗产综合体。2021—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对该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


图为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出土的各种建筑材料,图1为绿釉红陶花口板瓦残块、图2为白釉红陶板瓦残块、图3为带刻痕带瓦舌灰陶筒瓦残块、图4为蓝釉琉璃砖、图5为绿釉红陶筒瓦残块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供图拼合


据了解,温江多遗址2021—2022年发掘出土文物标本有825件,质地有陶、泥、铜、石、骨、铁,其中尤以陶质建筑材料数量最多。这些建筑材料包括筒瓦、板瓦、瓦当、砖等,还有窄板瓦、菱形瓦饰、正当沟等特殊瓦件。建筑材料陶质有红陶、灰陶、褐陶三种,在表面处理方式上均有带釉琉璃和不带釉两种。釉色以白色、绿色、蓝色为主,此外还有红色、灰色等。


瓦当是中国建筑中的常见构件。考古发掘表明,瓦当不晚于西周中晚期在中国出现,迄今可以确知的中国最早的瓦当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数千年来,于瓦当的方寸间,历代中国能工巧匠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创作。


据介绍,像在温江多遗址考古发掘中多色琉璃瓦建筑材料的集中出土在国内以往的考古发掘中较为少见。并且,大量砖瓦建筑材料的使用表明唐蕃物质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尤其是带釉琉璃砖种类和瓦的形制都是典型的汉地特征,与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出土琉璃瓦具有可比性。      


图为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西南塔塔基(左)和东北塔塔基(右)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供图拼合


温江多遗址考古发掘是吐蕃时期高等级离宫与佛寺建筑遗址的首次科学考古工作。遗址现存地面遗迹主要有中心建筑、四角大塔、龟趺等,与桑耶寺四塔一殿的布局相近。四角大塔中,西南塔和东北塔平面均为“亞”字形,边长约18米,形制和规格完全一致,通过测年可知始建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即吐蕃王朝晚期。


图1为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 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图2为唐乾陵的无字碑 图片来源:中国乾陵网站;图3为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龟趺及房址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


菱形瓦饰很可能为无字碑碑帽镶嵌的饰件。据介绍,遗址内的无字碑与唐高宗乾陵和唐中宗定陵无字碑异曲同工,龟趺、碑身、庑殿顶碑帽与唐蕃会盟碑形制相同,等级很高。这些都是唐代“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物见证。


通过两个年度的发掘,考古学家们认为温江多遗址地层堆积较厚,最深处近6米,早期堆积中保留了吐蕃时期的塔基、土石墙基和灰坑等。塔址和建筑基址以夯土和石块混筑,围绕以带有明显祭祀意味的坑等,反映了吐蕃本土文化的特点。通过测年发现,遗址中部区域下层堆积年代可到吐蕃早中期(唐代早中期),西南塔夯土塔芯建造年代为吐蕃中晚期(唐代中晚期),中上部堆积年代为分裂割据至萨迦政权时期(宋元时期)。


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后续考古工作令人期待。


来源:中国西藏网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多识仁波切:谈有关《仓央嘉措后半生事迹》的几个问题的由来及依据

泰斗大智者华锐·饶布萨尔传记(订正版)

纳浪祈福调——折什哨

河湟走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

“百变局长”降泽多吉:见证川西小城文旅“逆袭”

Z世代“幕后者”叁旦仁青:从牧区电影到视效制作

藏族“Z世代”的藏历新年关键词:包容、传承与坚守

年货里的藏历新年

吐蕃人生活的自然环境

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